您的位置: 新闻中心 校园资讯

历史无言,文物有声

一堂特殊的“爱我中华”课

2025626日上午,由青年教师和“红石榴”宣讲队学生共27名师生组成的延吉市职业高级中学研学团队,带着一份特殊的“行装”:历史教材,走进了延边博物馆这座沉淀着文明记忆的殿堂,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研学之旅。

活动伊始,“红石榴”学生宣讲员代表以铿锵之声,为这场特殊的“寻证”之旅定下基调:

“翻开历史书,我们读到的是文字记载的恢弘篇章;而走进博物馆,我们将亲眼目睹那些从历史长河中走来的真实见证……当我们带着书本去寻找实物,我们寻找的,不仅仅是历史的碎片,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

行走的课堂:在文物与书页间“互证”

在博物馆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步入历史长河。一件件历经沧桑的器物、一幅幅描绘往昔的画卷,不再是展柜中沉默的客体,而是书本知识的鲜活注脚。

当学生驻足观看歇山式屋顶的瓦当,兴奋地与历史课本上的插图比对;当历史书70页的陶瓷图片,遇到展柜中的真迹……“书页”与“文物”在此刻达成了深刻共鸣。历史不再遥远,它变得可触可感——这些风格各异却同根同源的瑰宝,无声地印证着各民族共同开拓锦绣河山、共同书写灿烂文明的壮阔史诗。

无声的诉说:文物中的共同体密码

博物馆里的每一件展品,都如同祖先跨越时空递来的信物。一件凝聚匠心的民族服饰,诉说着审美与技艺的交流融合;一块记录文字的古老石碑,镌刻着文化互鉴的悠久传统;一幅描绘边疆生活的画卷,展现了各族儿女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的生动画卷

正如宣讲员所言:“它们风格各异,却都闪耀着中华文明兼容并蓄、多元一体的璀璨光芒……诉说着我们共同的历史渊源和血脉相连。” 这些无声的文物,以最坚实的物质形态,揭示了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成为今天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深厚的基石。这份源自历史的磅礴力量,时刻提醒我们:爱国,是铭刻在骨血里的情感;团结,是走向复兴最坚实的依靠。

石榴籽的信念:扎根沃土,同心筑梦

此次延边博物馆的研学之旅,是延吉市职业高级中学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师生们通过亲眼观察、亲手触摸、亲耳聆听、亲心感悟,将理念上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转化为内心可感可知的深刻认同。

当历史的厚重感与现实的使命感交织,“红石榴”宣讲队员和青年教师的肩头,更添一份责任。在延边这片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的土地上,延吉职高的师生们,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信念。他们将带着这份从历史深处汲取的养分,继续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传递爱国奋斗强音,让青春在建设美丽延边、共筑中国梦的征程中绽放光华。

历史无言,文物有声。

一次“带着课本走进博物馆”的旅程,

让“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何以凝聚”的答案,

在年轻的心中刻下永恒的印记。

这印记,关乎血脉,关乎认同,

更关乎延吉职高人心中那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爱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