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业建设 人培方案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焊接技术应用660105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及以上学力者

三、基本修业年限

3

四、职业面向

1.焊接技术应用专业职业面向范围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对应的行业

主要职业类别

主要岗位类别

职业类证书举例

衔接专业举例

加工制造类

6601

机械制造与加工

普通焊接、

特种焊接和焊接自动化

焊接操作、

焊接质量检验、焊接自动化设备操作与维护

中级电焊工

加工制造类

五、培养目标定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制造类企业,培养从事焊接操作、焊接质量管理与检测、焊接设备管理与维护、焊接设备及焊接材料的营销与售后服务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1)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有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8)具有控制焊接质量意识。

2.主要专业能力

1)具备识读焊接装配图、绘制简单机械零件图的能力,具备利用计算机处理图样的能力。

2)掌握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基础知识。

3)具备焊接冶金的基础知识,掌握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

4)掌握常用焊接方法和焊接设备的基本知识。

5)具备选择并实施焊接工艺的能力。

6)掌握普通焊接的操作技能,并取得焊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7)具备选择检验部位,检验方法及分析和处理焊接缺陷的基本能力。

8)具备从事焊接设备及焊接材料营销与售后服务的能力。

9)具备使用与维护的焊接设备能力。

10)具备焊接生产管理与组织的基本知识。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训。

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物理等必修课和劳动教育等选修课程。

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共 1044 学时,总学分 65 分,占总学时29.3%;专业课程共1116学时,学分 70分,占总学时 31.3%;实习实训课程1404学时,学分88分,占总学时39.4%;本专业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67.7%

(一) 公共基础课程

(二) 2.公共基础课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1

思想政治

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应能够初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现象,对社会现实和人生问题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本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构成。基础模块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四部分内容。拓展模块主要讲法律与职业、国家安全教育等内容。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职业生涯中常用的法律知识;明确劳动就业等法律关系等。

2

语文

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几个方面都获得持续发展,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涵养职业精神。

本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学习语感与语言习得、中外文学作品选读、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古代诗文选读、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等。要求培养撰写内容提要、形象赏析等能力。

3

历史

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

本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组成。基础模块主要讲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开拓学生视野。

4

数学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学生获得继续学习、未来工作和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具备一定的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由基础模块、拓展模块完成。基础模块包括基础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拓展模块是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促进专业学习、提升数学应用意识的拓展内容。要求学生逐步提高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初步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5

英语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本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基础模块教学内容由主题、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策略六部分构成。职业模块是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适应学生相关专业学习需要而安排的限定选修内容。拓展模块满足学生继续学习和个性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任意选修内容。要求学生能在职场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交流,能进行基本的扩文化交流,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促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播。

6

信息技术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相关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基础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和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

本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组成。基础模块包含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入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基础、人工智能初步八个内容。拓展模块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专业能力发展需要选择部分专题,设定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意识、掌握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操作、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境中各种问题,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

7

体育与健康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体育人,增强学生体质。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喜爱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

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构成。基础模块包括体能和健康教育。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继续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等方面需要的选修内容。要求学生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发扬体育精神,塑造体育品格,增强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团队意识。

8

艺术

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目标是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参与艺术鉴赏与艺术实践活动,发展艺术感知、审美判断、创意表达和文化理解艺术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组成。基础模块包括音乐鉴赏与实践和美术鉴赏与实践。拓展模块包括歌唱、演奏、舞蹈、设计、中国书画、中国传统工艺、戏剧、影视等艺术门类。要求学生了解音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人是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和造型语言。

9

物理

使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使学生掌握物理定律的表达形式和适用范围。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体验实验探究过程;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本课程由人教版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机械波至电磁感应的全部内容。教学中理解大纲要求,注意因材施教,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注意循序渐进,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注意讲清思路,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注意加强实验,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10

劳动教育

准备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备必有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要求结合专业特点,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三) 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训

1. 专业基础课程

3.专业基础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1

焊接电工

掌握电工电子基本知识,了解弧焊变压器、弧焊整流器、脉冲弧焊电源、逆变式弧焊电源等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能根据不同弧焊工艺方法正确选择、安装和使用各种常用弧焊电源。

其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是:掌握电工电子基本知识,了解弧焊变压器、弧焊整流器、脉冲弧焊电源、逆变式弧焊电源等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能根据不同弧焊工艺方法正确选择、安装和使用各种常用弧焊电源。

2

机械制图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图示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绘图技能,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其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图示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绘图技能,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3

机械基础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应着重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以及创新设计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本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应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应着重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以及创新设计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4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金属材料,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变化规律,合理地确定不同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充分发挥金属材料的潜力。

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金属材料,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变化规律,合理地确定不同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充分发挥金属材料的潜力。

2.专业核心课程

4.专业核心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1

焊接工艺与实训

了解焊接条件下金属材料组织、性能的变化,了解常见焊接缺陷的产生条件、影响因素,掌握各种常见焊接缺陷的防止方法。

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金属材料,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变化规律,合理地确定不同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充分发挥金属材料的潜力。

了解焊接生产中质量体系及质量控制的管理知识,掌握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力探伤、渗透探伤等常用无损探伤方法的探伤工艺、质量评定、探伤操作及标准应用。

掌握焊条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钨极氩弧焊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常识,掌握气焊、气割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常识。

了解焊接条件下金属材料组织、性能的变化,了解常见焊接缺陷的产生条件、影响因素,掌握各种常见焊接缺陷的防止方法。

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金属材料,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变化规律,合理地确定不同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充分发挥金属材料的潜力。

了解焊接生产中质量体系及质量控制的管理知识,掌握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力探伤、渗透探伤等常用无损探伤方法的探伤工艺、质量评定、探伤操作及标准应用。

掌握焊条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钨极氩弧焊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常识,掌握气焊、气割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常识。

2

普通焊接设备操作与维护

了解普通焊接设备的分类,知道普通焊接设备的组成,能正确选择普通电弧焊电源,掌握普通焊接设备的使用及维护方法。

本课程是焊接应用专业课程。其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是:了解普通焊接设备的分类,知道普通焊接设备的组成,能正确选择普通电弧焊电源,掌握普通焊接设备的使用及维护方法。

3.实习实训

学生在校内实训室或校外实训基地完成综合实训,实训形式可以多样化。通过综合实训,增强学生对焊接加工企业的感性认识,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培育沟通合作能力和责任意识,为学生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参加顶岗实习、毕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专业顶岗实习可在专业对口用人单位主要对焊接技术岗位进行实习。通过岗位实作,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焊条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钨极氩弧焊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常识,掌握气焊、气割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常识、质量检验等工作内容,树立爱岗敬业精神,提升服务意识,增强独立工作和就业、创业能力。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36周(不含期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12周,周学时一般为33学时,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3(36%),允许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课及实习实训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364%),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一)教学安排建议

5.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安排分配表







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

学时

学期

考核
方式

总学时

其中

1

2

3

4

5

6

理论

实践

18

18

18

18









思想政治

10001101

144

144


2

2

2

2



考试

语文

10001102

144

144


2

2

2

2



考试

历史

10001103

72

72


2

2





考试

数学

10001104

144

144


2

2

2

2



考试

英语

10001105

144

144


2

2

2

2



考试

信息技术

10001106

108

36

72

2

2

2




考查

体育与健康

10001107

144

72

72

2

2

2

2



考查

艺术

10001108

36

18

18

1

1





考查

物理

10001109

36

36


2






考试





劳动教育

10001110

72


72

1

1

1

1



考查

公共基础课小计

1044

810

234

18

16

13

11










机械制图

10301201

144

24

120

4

4





考试

机械基础

10301205

72

18

54


4





考试

电工基础

10301204

72

18

54



4




考试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10301206

54

42

12


3





考试





焊工工艺与操作

10301306

576

144

432


6

12

14



考试

焊接设备操作与维护

10301308

72

36

36



4




考试









数控车编程

与操作

10201306

72

12

60




4




数控铣编程

与操作

10201307

72

12

60











必修课

钳工工艺

综合实训

10301203

72

12

60

4






考查

车工工艺

与操作

10301202

126

36

90

7






考查

综合实践

10302501

72

0

72




4



考查

顶岗实习

10302502

1188

0

1188





33

33

考查

专业课小计

2520

342

2178

15

17

20

22

33

33


合计

3564

1152

2412

33

33

33

33

33

33


说明:

(1)”表示建议相应课程开设的学期。

(2)本表不含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教学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八、实施保障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

(一)师资队伍

1.专业教师要求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应为焊接技术应用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专业课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及良好的师德;具有工作实践经验,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对专业课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具备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专任教师4名以上,高级教师1名以上,骨干教师2名。2.兼职教师要求。

2.兼职教师要求

焊接技术应用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熟悉行业企业工作流程,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精通该行业企业技术技能的业务骨干。

(二)教学设施

对教室,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提出有关要求。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加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査询、借阅。

3.数字资源配备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教学课件、案例库、数字教村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需求。

(四)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因材施教,专业教学团队积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项目为驱动,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项目驱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学中做、做中学,注重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培养。

课堂教学改革活动要以“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为主题,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素质提高为突破口,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手段,不断创新和规范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

1. 公共基础课程

本专业公共基础课教学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和相关基本要求,应通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需求,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 专业课程

专业课的教学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本以典型工作任务或工作情景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理实一体为基本原则,以行动导向为基本教学模式,建议采用项目教学、任务教学、情景教学的方法,贴近企业生产实际,强化学生在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进行企业化生产服务操作水平,督促学生掌握机电技术与应用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五)学习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应体现多元化原则,在评价主体上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与企业评价三方面相面结合;在评价方式上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占评价成绩的40%,结果性评价占评价成绩的60%。过程性评价应从情感态度、岗位能力、职业行为等多方面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测评,其中包括课上出勤、平时成绩、比赛竞赛、阶段测试等形式。结果性评价应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完成任务的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六)质量管理

1.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以及专业调研、入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学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专业部应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数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九、毕业要求

1.德育要求:遵守学校《学生手册》各项要求,无违纪处分。

2.学业要求:在校期间修满课程,成绩均为合格。

3.实习要求:实习期间遵守学校实习有关完规定,实习成绩达到合格以上标准。

4.证书要求:取得中级电焊工证书。